(代码:0817Z1 授 工学博士 学位)
一、学科简介
生物医药工程(Biomedicine Engineering )是生物、化工、医药和工程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该学科应用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医学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从微观细胞分子水平到器官系统水平,再到整体水平,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强调生物技术及工程学在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测方面的应用。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力学、细胞工程、生物药学及分子药理学、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转化医学、医学图像技术、人工器官、生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等。
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学学科经过52年的发展和积淀,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已形成多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如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该学科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和药品监督监测机构、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药厂等培养具备生物学系统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研究和应用型人才。
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科现有楚天学者等学科带头人11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楚天学者”5人,“香涛学者”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占教师总数的68%。现有省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近 5 年来,承担和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含生物医学研究院10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4项以及多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7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65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特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 在生物学、化学、药学或医学等方面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并在所研究领域具有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有效地运用各种相关的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新产品及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
3. 在本学科的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应做到在理论上有创见,方法上有创新或在应用上有突破。
4. 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其中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且具有运用该外语进行本专业科技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5. 学位获得者诚实守信,治学严谨,遵守科学研究者的职业道德。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医药机构从事科研、药物开发、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关领域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细胞工程
2. 生物药学及分子药理学
3. 生物材料
4. 转化医学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团队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开展学术(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并召集指导团队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等。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由包括导师在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中至少有两名专家具有博士导师资格。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主要协助进行研究生日常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7年。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生物医药工程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 ≥22学分 |
修课学分 | ≥10学分 | 公共必修课4学分 学科通识课与学科基础课≥4学分 专业选修课≥2学分 |
研究环节 | 12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学术交流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考核1学分 学位论文9学分 |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